作為中國核工業第一所高等學府,在67年的辦學歷程中,東華理工大學始終高舉核大旗,積淀了以“核心意識,家國情懷;軍人特質,擔當奉獻;工匠神韻,勇于創新”為內容的核軍工文化。學校堅持以核軍工文化彰顯育人特色,指導工作、學習和實踐。在2023年暑期社會實踐中,學校組織多支實踐隊伍奔赴北京、新疆、江西等地,開展以核軍工文化為引領,以助力鄉村振興為主線,以理論感悟、文化探尋、知識科普、愛心支教等為內容的社會實踐活動,為基層建設發展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書寫了一份合格的“東華理工青年答卷”。
弘揚“紅色”精神:樹核心意識,立家國情懷
“星火臨舊景,讓我們跟隨歷史腳步,回望百年黨史,感受紅色精神的歷久彌新……”在撫州市廣昌縣千善村童心港灣里,青年學生正慷慨激昂地講述著王淦昌、鄧稼先等科學家的感人故事,孩子們被精彩的故事所吸引,大家聚精會神、認真聆聽,紅色種子已然深種于心中。暑期社會實踐期間,學校多支實踐團隊深入基層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的黨史宣講活動,著力讓黨史宣講貼近生活、貼近基層,激發基層群眾的愛國熱情。
“兩彈一星”文化科普課程
紅色文藝匯演活動
學?!扒啻褐簟鄙鐣嵺`隊赴撫州市廣昌縣千善村開展愛心支教活動,與孩子們一起朗誦詩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開展“兩彈一星”文化科普課程,引導他們從小培養一顆愛黨愛國、矢志不渝的赤子心;理學院“青春有理”社會實踐隊在撫州市陳橋村爐前草坪開展以“弘揚紅色精神,凝聚青春力量”為主題的紅色文藝匯演活動,演繹了《浴火鳳凰》《錯過永恒》等革命故事,讓年輕一代在與革命歲月的隔空對話中,弘揚紅色文化,堅定理想信念;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紅色電波”社會實踐隊前往贛州市寧都縣小布鎮新時代實踐所,向當地中小學生講述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所進行的艱苦卓越的斗爭歷程,帶領兒童學習朗誦《七律·長征》詩歌,激勵他們從中感受長征精神的偉大力量;化學與材料學院、外國語學院志愿者們與當地的中小學生們聯合開展“參觀紅色展覽,尋訪紅色記憶”活動,通過宣講黨的政策和二十大精神,參觀高安市毛澤東舊居、革命烈士紀念碑等活動,激發廣大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深厚情懷,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詮釋“綠色”青春:展軍人特質,行擔當奉獻
蓮池的翠潮中蒸騰起陣陣熱浪,從朝陽初升到晚霞漫天,學校社會實踐隊員的腳步踏遍了村里的果園、農田、茅屋,在他們的調研報告中,整個村莊的優勢與劣勢、瓶頸與潛能,都被用專業化的表述剖析得擘肌分理。學校各支社會實踐隊伍深入基層一線,踐履壟畝,撫脈尋根,積極投身于產業調研,探索鄉村振興的多元路徑,助力美麗鄉村建設,詮釋“綠色”青春,展現奉獻擔當。
實踐隊員調研走訪
愛心助農 直播帶貨
化學與材料學院社會實踐隊前往撫州市黎川縣特色產業陶瓷產品生產廠,與企業管理人員進行座談,調研了解當地陶瓷產業的發展優勢以及產業發展難點,提出打造健康養生品牌,助力產業發展的建議;測繪與空間信息工程學院志愿者們前往吉安縣敖城鎮功閣村,調研當地農田特色產業帶的發展,了解當地農業生產特色,宣傳農業產品,對當地生態保育提出合理建議;體育學院的志愿者們在宜春市高安縣農村,對當地適齡兒童的身體素質指標進行系統調查分析,提出了強化體育鍛煉,增強適齡兒童身體素質的建議和詳細規劃;學?!扒啻褐簟鄙鐣嵺`隊在撫州市廣昌縣千善村,以“綠色顏值”到“金色產值”為調研主題,對當地農業產業結構展開調研,結合調研結果,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提出調整種植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合理化建議,得到當地政府的肯定;水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水木青春”社會實踐隊在廬山市海會鎮彭山村開展生態環保知識宣傳和鄉村環境質量調研,探索解決鄉村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相矛盾的策略,促進鄉村生態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經濟與管理學院“青春經管”社會實踐隊來到吉安市安??h羊獅慕鎮,為春源土特產進行直播帶貨,“李子干通過簡單輕加工,保留原始果香,肉厚、甘甜,脆爽多汁?!睂嵺`隊員用一連串生動形象的描述,很快贏得網友們澎湃如潮的回應,最終一場直播獲得了四萬多點贊量,成功上車一大批土特產品。
譜寫“金色”篇章:鑄工匠神韻,爭勇于創新
“我要來唱一唱我們的家鄉……”一首輕快跳躍的《這里是新疆》在音樂教室縈繞,這是學校赴新疆社會實踐隊開展的支教課堂的教學現場,團隊成員邊唱邊糾正孩子們普通話發音,一首歌下來,孩子們的發音標準了很多。社會實踐期間,學校組織青年志愿者走進鄉村基層,傳承工匠神韻,發揮專業特長,開展推普行動、科普宣講、技術幫扶等多種形式的助農活動,用專業硬實力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赴新疆社會實踐隊開展“陽光推普”課程
學校赴新疆社會實踐隊組織漢語言文學專業志愿者在阿克陶縣開展“推普助振興”社會實踐活動,開設“陽光推普”系列課程:將繪畫與書法相結合開展“推普+書畫”課堂;以愛國古詩為文本,“吟誦唱”有機融合開展“推普+音樂”課堂;把糾正發音貫穿在情景劇表演中,在寓教于樂中開展“推普+情景劇”課堂,受到當地群眾的歡迎;地球科學學院社會實踐隊在井岡山市古田村通過調查問卷、實地走訪,對古田村紅色文化景觀、紅色研學設施等進行深入詳細的調查,在紅色書屋、紅色驛站等地開展關于紅色文化保護開發知識的宣傳,并發揮專業優勢,助力紅色文化村莊規劃;地球物理與測控技術學院“青春逐夢”社會實踐隊發揮專業所長,為鷹潭市貴溪市周坊鎮周坊村的孩子們制作了兼具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的防災減災科普長廊,開展了一節生動有趣的防災減災科普課堂;美術與設計學院志愿者們用一幅幅書畫作品,勾勒出美好生活的模樣,用一系列紅色文創作品,詮釋出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將美術館搬進鄉村,為當地村民帶去了文化陶冶,通過美育教育助力鄉村振興。
愛心支教課堂
青年筑夢續星火,光輝征程再奮進。東華理工大學將繼續用核軍工文化引領社會實踐,為青年學子構筑實踐育人新模式,提供實踐育人新舞臺,引領實踐育人新方向,讓青年學子繼續用實干詮釋擔當,用青春積蓄力量,用實踐樹立榜樣,用實際行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貢獻青春力量。(供稿:東華理工大學團委)